之前我在無名小站寫「from the outskirts」(來自郊區的聲音),從2004年11月到2008年12月,前前後後超過4年,閱覽人數破4萬,平均一年約1萬。這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數字,相反的,可能卻是很可憐的數字。不過,是了不起或是可憐,都已經不會讓自己心繫放不下了。

我在恆春開始寫「from the outskirts」,除了描述對生活、閱讀、音樂、電影的心得外,也有喜歡在廚房搞些自創菜色,還有學迪士尼頻道「動手玩創意」節目搞搞的美術作品。菜沒有特別好吃,美術品也只是勉強過得去,還掛在房間的牆上,但當時心裡的滿足感真實在。不過這兩項都在日後被其他類別的文章給取代了。

後來因為自己「斗膽」在恆春社區大學開一門英美文學名著閱讀課,說這是斗膽還真是吃熊心豹子膽了,就這麼領著十幾人一路從聖經讀到紀伯倫,為了當時學生的方便,也在部落格增設英美文學區,提供文本的網頁及自己的閱讀心得。即使課都上完了,我也離開恆春北上了,還陸續有一些相關的心得分享,那是因為還保有一份閱讀的興趣。

在「from the outskirts」仍有一個類別的文章很令自己不捨:「旅行」。當初回到恆春沒有想到自己能夠認識許多「在地達人」,以阿珠姐為首,讓我有幸跟著他們的腳步把恆春半島的小山、小嶺、大海、草原、部落通通走一遍,認識更多有趣的素人,欣賞更多美麗的物種。甚至自此引發自己深探台灣的興趣,開始閱讀早期外籍人士的台灣紀錄,也親自利用長假驅車環島旅行,爬到台灣標高3,952公尺的玉山頂。我的台灣熱大概是從回鄉的那幾年開始醞釀而成。難怪人家說,即使長大後在外面打拼,也一定要回家看看。

在台灣旅行了,腳步也隨著幾次擴展到海外。能夠美洲、亞洲、歐洲、大洋洲到處跑,真的不是我的經濟可以負荷,而是要感謝許多相信我能力的人,給我機會一邊工作,一邊也享受異國風景、欣賞異國風俗。我多半都是去開會、翻譯的,回來後也都會認真交出一份報告,作為回報。也可能就是因為要交報告,自己以後也就沒有多餘的力氣好好寫旅記,導致舊部落格上的旅行檔案很不完整。很多都沒有提。搞的自己現在又捨不得,又遺憾。

隨著自己日漸投入原住民或廣泛的國際事務,接觸的多,感想的多,注意的多,寫的也就越多,曾經就在舊部落格分出國際事務、台灣原住民、國際原住民等類別,在裡頭丟了好多翻譯的、分析的、分享的、感想的文章。有時候,因為文章來源的文字別,還會被歸類在西文區。當時到底是怎麼分的,自己其實也不很清楚了。

弄這麼多類別就是因為什麼都會引起自己想寫的念頭。有時一篇報導的內容會在腦海裡盤旋多日,還非得要寫下來,否則它不肯放自己走。但是這些用力寫下來的東西有人看了嗎?不見得。反倒是自己在動了眼睛手術後,隨手的一篇紀錄讓許多人在手術兩年後都還要我挖出當時的記憶,回答一些問題。的確是始料未及。

謝謝之前曾經花時間在「from the outskirts」的朋友、同事、路人。離開它是想過的決定,很多事不見得會改變,我這個人恐怕也還是一樣亂亂的,有點沒章法,但我需要的一個新的空間去實驗自己心中醞釀的改變,也許往上,也許持平,也許往下。改變最使人難過,也十分快樂的就是不可知的下一秒。我在「from the outskirts」久了,我的、它的脾氣都來了,所以決定換個地方。

屬於郊區的就留給郊區吧。屬於舊城區的,正要展開。2006年紐約聯合國總部會議廳 寫的人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edda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