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然痞客邦有詳細交代整個搬家的手續,但我還是決定屬於「from the outskirts」的仍屬於「from the outskirts」,好讓「我在台北舊城區」是一個延續的,也是嶄新的園地。

因為這樣,「我在台北舊城區」有了以下類別:

1.生活的點滴(whatever happens)我自己覺得英文標題比較直接明瞭,任何會讓我想寫的生活大小事都會放在這裡。很多部落格也都充滿這一類的文字,寫給熟人看,讓他們放心原來你還在呼吸;也寫給陌生人看,搞不好能即時把一個走在邊緣的人拉回來,發現他日子過的根本還不賴。

2.閱讀的心得(reading)這對我而言應該是最自然不過的事,因為我大部分時間都在「讀」,什麼都讀。看起來是頗無趣的生活,不過既然是最適合自己的步調、最舒服的狀態,也不容管人怎麼說了。但是我的讀書心得還沒有到精彩的地步,充其量是將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介紹一番,再加上自己的想法。我看過真正精彩的讀書心得不只是交代這本書的來龍去脈,而是把祖宗八代,旁親左戚都能夠納入論述的脈絡裡,還讓讀的人覺得心有戚戚焉,一個伊朗的故事會讓處在台灣的我動容之類的,這樣才是精彩。會寫這樣的讀書心得的人也不知道哪兒去了,我怎麼丟了呢?

3.音樂萬花筒(music clips)因為自己愛聽、愛唱、愛把歌詞戲劇化後再用豐富的技巧表達一番,所以會受不了不分享自己的愛歌或愛樂。但我對音樂是不懂的,選擇的基礎也只是感情,偏好,經常變化。我總是希望一打開部落格就可以聽到自己想聽的歌,我也總是希望YOUTUBE不需要按下播放鍵就能自動開始,還不斷重複,只是我對這些指令及電腦語言非常陌生,於是希望變成了遙不可及的幻想。這種無能從「from the outskirts」延續至今,還沒有問出個答案前,恐怕也得習慣。

4.到處趴趴走(going around)還在掙扎是不是要炒冷飯,因為之前的旅遊寫的太少,而現在成了朝九晚五的人後,到處走的機會及意願反而少了、小了。就怕會開空窗。到了台北,還沒有找到人一起週末爬爬山;出國更因為固定上班時間吃掉時間、高額租金吃掉預算變得遙不可及。可是,工作不就為了享受生活嗎?這下反而漸漸變成被關在鳥籠裡的人,實在不理想。

5.辦公室花絮(office tales)辦公室是我呆最久的地方,以前還有想像自己當OL的樣子,現在回頭想想過去一年的樣子,好像跟在學校的時候沒兩樣。辦公室的生活多半是輕描淡寫的,隔壁位置空了許久也未必有關係。只是這裡不同於一般公司的辦公室,不圖利之外,應該是個服務、有願景的地方,如果它突然不是了,或偶而不是了,就會讓許多人悶悶不樂,除了私底下抱怨之外,也就剩下寫了。

6.熱活動資訊(social events)很多有趣的活動是我們不知道的,有的時候我覺得有趣的,其他人也未必覺得有趣。又何妨呢?告訴大家幾個能去的地方,幾個值得參與的活動也就達到目的。

7.外電新聞報(foreign news)自從努力把西班牙文救回來後,我也養成讀西班牙文報紙的習慣;又自從花錢補習外特後,我也開始注意類似Foreign Affairs這類的免費期刊。慢慢地,腦子裡對這世界的觀念或想像也逐漸改變,才發現我真的很不瞭解這裡,不瞭解幾千公里外的鄰居,他們的堅持不是我以為的那樣。民主不是萬能的良藥,資本不是唯一的道路。我以前看不見這樣的世界,現在開始卻好像進入了另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。也許這才是它真實的面貌。

8.引用他的話(beautiful quotes)小時候都有被問座右銘的經驗,好像沒有抓住一些金玉良言,可能就會迷路。我忘記自己當初的座右銘了,所以會蒐集一些好言好語,可能感動只有一下子,也有可能一輩子都忘不了。總之,這些話是精挑細選的,我選的,別人選的,Daily Quotes選的。

9.我的故事(Who I am)我想細細講自己的故事,慢慢講,講到滿意為止,或講不下去為止。


我常想,為什麼自己不要只寫一種類別的東西?為什麼不要只是分享新書或好聽的音樂就好?為什麼要搞這麼多?可是沒辦法。我的成長來的很慢,成熟來的很緩,現在還是沒辦法形成一個單純的樣貌,還是一個四不像的樣子。一直以來就很羨慕只有一種形象的人,他們只要維持那個姿態,一路循著軌道成長或成功。很幸運。

寫給不知道怎麼讀我的部落格的人,或者不想全部都讀的人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edda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